微软官方MSDN原版Win11系统下载

当前位置:首页>>激活工具

固态硬盘上win7 激活 如何升级旧电脑以加快速度?紫光SSD固态硬盘S100体验

软件大小:

软件语言:

浏览人数:429人

软件类型:

授权方式:

用户评分:

更新时间:2022-12-04

软件分类:激活工具

运行环境:

激活工具

优势:

1.写生活明显领先于同行

2.磁盘脏了没有明显的降速,速度慢也不错

3、TLC颗粒产品性价比高

不足的:

1. 暂未提供管理软件,不方便查看寿命或更新固件

2.没有附带SATA线,对台式机用户升级不够友好

3.公版主控方案无大亮点

虽然SSD是现在电脑的标配固态硬盘上win7 激活,但很多人还在使用多年前购买的电脑。这些电脑一般都是机械硬盘。常见的启动慢、死机、假死等现象都与硬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作为老电脑拼N年的绝招之一,升级SSD的好处和必要性已经在很多地方普及开来。这次我会为旧笔记本购买和升级SSD,以供大家参考。

购买思路:

你不需要花太多钱在一台旧电脑上做文章。200元就差不多了。这个价位一线品牌的SSD都是120G版本,性价比不高。之后我选择了清华紫光S100 240G版。原因是这款SSD在“国货”中的口碑很高,比如自封的颗粒,以及领先于同行的TBW(写入寿命),让我产生了兴趣。

清华紫光S100是一块2.5英寸的SATA硬盘。2.5寸SATA固态硬盘一般用于老电脑升级,DIY玩家使用要求不高,或者作为存储盘使用。

顾名思义,硬盘外壳呈霸气的紫色,全金属打造,摸起来冰冷。

背面的生产日期显示为 2019 年 9 月。

制造地点显示“MADE IN”。这里就不得不提紫光集团与台湾光宝的合作。此前,双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,专注于SSD的研发和生产。光宝比较陌生,但说到子品牌“光宝()”和“浦科特()”,很多人恍然大悟,光宝2020年的动作比较大,打算分拆将自己的SSD业务并入建兴子公司,出售给东芝存储。

硬盘上没有防篡改标签,直接撬卡扣即可开盖。采用-S11-13主控方案,令人期待。在这个价位的SSD中很常见。它是该程序的入门级公共版本。

闪存颗粒如图所示,正面两个,背面两个,标有紫色标志。紫光已经完成了64层粒子的研发,但目前还没有官方消息确认量产。这款SSD的电商副标题显示“紫光自称高品质3D-NAND”,很明显就是之前从英特尔采购的那款。它不是纯粹的自有产品。在购买的晶圆上打上自己的LOGO是合理的。

我的电脑是 Acer E1-471G。我是2013年底买的,主硬盘是500G的机械硬盘。拆解电脑并不难。只需卸下螺丝并取下背面的小盖板即可。

用这款紫光 SSD 更换它非常容易。

我的笔记本有光驱。在这个时代,光驱已经没有用了。最明智的方法是直接将其卸下并用作辅助硬盘。网上买一个光驱硬盘支架,用来放置刚刚拆解的机械硬盘。是的,SSD是用来安装系统和软件的,机械硬盘是用来存储数据或者下载BT的,既兼顾了速度,也弥补了SSD容量不太大的不足。

安装完成,直接进入跑分链接,使用Anvil's和8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软件,分别对应常规的读写速度测试,响应速度测试,模拟日常游戏和软件操作。测试环境是我的一台旧笔记本电脑,主要配置如下:

处理器:i5-3230M

内存:D3 1600 4G×2

操作系统:10

同一个硬盘在不同配置下的跑分可能不同固态硬盘上win7 激活,但差距不会太大。测试结果很容易重现。有兴趣的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测试一下。测试分为3轮,依次是只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、空间占用50%的情况、空间占用90%的情况。

▼以下三款运行软件的测试都是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进行测试,不能算作空盘,但实际结果和空盘基本没有区别,更能反映实际情况。

“顺序读写速度”分别为561MB/s和492MB/s,略高于官方标称的550MB/s和455MB/s。测试项中Q=表示队列,T=表示线程,可以看到“4K随机读写1线程1队列”的成绩分别是22.99MB/s和46.83MB/s,属于主流等级。连续读写主要影响文件传输、复制、解压的速度,4K随机读写主要影响开机、软件启动、浏览器缓存的速度。

Anvil's给出了SSD读写数据时的“响应速度(Resp.time)”和“每秒读写次数(IOPS)”,其中QD是“queue depth”的意思,描述了SSD能够同时最大IO值激活,队列深度越大,实际性能越高。在读取4K QD16时,IOPS达到了70126,响应时间为0.0。整体水平也处于主流水平。IOPS分数决定了硬盘可以同时处理多少来自不同程序的读写任务,响应时间表示从发起读写请求到执行命令所花费的时间。

8 会连续随机地模拟游戏和软件的数据读写。虽然具体的数据量没有公布,但是非常有参考和对比的价值,包括WOW,战地3,Adobe套装,套装。结果以来显示,结果如上图所示。

▼下一组是硬盘空间占用50%后的测试结果,就不过多介绍了,大家自己对比一下。

▼最后一组是硬盘空间占用90%后的测试结果。

固态硬盘上win7 激活

按照常识,SSD空间占用越接近全盘,性能越差。不过实际测试结果还是不错的,没有夸张的衰减。从8的数据来看,对日常游戏和软件使用几乎没有影响。

最后一项是缓存容量和外部速度的测试。使用 HD Tune Pro 将随机数据写入硬盘,看橙色曲线。写入数据时,速度下降到200MB/s左右,所以硬盘的缓存约为3GB。当缓存已满时,写入速度代表了颗粒的真实速度。当然,这只是针对240G容量的版本。通常厂商会给大容量版本配备更大的缓存。此外,读取速度也不会受到缓存的影响。整体曲线波动不算太平稳,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
改用SSD后的感受:

这次升级非常成功。我的笔记本是2013年的主流机型,说到2013年大家可能没什么感觉。比如当年推出的5S和S4。因为系统版本和性能,现在基本看不到有人用这两款手机,但电脑不同,淘汰速度也没有那么夸张。瓶颈主要在硬盘,尤其是10的推出和各大软件的更新,数据变得膨胀和碎片化,对4K读写和响应速度的要求急剧上升,导致机械硬盘滞后远远落后于CPU和内存。

升级SSD之后,各方面的体验都发生了质的变化。确实如此。以前文档要拖好几秒,现在一会儿就加载完了,打开浏览器几乎是几秒钟。可以在桌面立即打开QQ和微信,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卡在十几秒了。总之,一切操作都更方便了,完全不像六年前的电脑了。日常上网和办公都很流畅。开关机的速度最为明显。由于缓存的原因,软件的加载速度很难衡量。这是一个开关表供您参考。为了保证公平,重装系统后机械硬盘的数据也重复了很多次。

▼同时回顾原装机械硬盘的跑分。

机械硬盘的4K读写和IOPS相当弱,短时间内无法读取大量碎片数据。这是造成系统启动慢、软件加载慢的主要原因,落后SSD几十倍,其中8轮跑完整个需要将近两个半小时。

小编整理了主流TLC颗粒SSD的一般参数。数据来自品牌官网。都是同型号的2.5寸SATA硬盘。由于价格波动较大,故未上市。相比之下,一线品牌的价格要比紫光S100贵一些。30%。缓存方面,看了网友的评价。240-250G基本就是2-3G,主控也是入门级方案。

S100的区别在于价格和写入寿命。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它的原因之一。行业法规将保修期与 TBW 联系起来。TBW表示写入数据量,即写入硬盘的数据总量。200TB数据,如果三年未达到200TB写入数据,则宣告不保。

普通人使用电脑,每天的写入量不会超过10G,除非经常下载、传输文件、压缩文件。退一步说,你想在三年质保期内尽量写入200TB的数据。平均每天需要写入(200×1024)GB÷(365天×3年)=187GB的数据,相当狠。每天大胆地使用它,足以支撑到你的电脑被彻底淘汰。当然,TBW只是理论上的寿命,在实践中可能会更长。

另一家国货海康威视自东芝停供颗粒后,已改为紫光。紫光主要从英特尔大连工厂采购晶圆,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封装加工。至于最终的品质,紫光似乎很有信心。,无论是S100的寿命,还是海康威视的十年质保,都可以体现出来。毕竟在S100这个价位的市场上,很多“大牌产品”都在用黑芯片和拆解芯片。

容量建议:

根据需求、实际情况和预算,我的笔记本是双盘的,主盘是SSD,用来安装系统和软件,机械硬盘用来存储数据和BT下载,所以选择240G ,台式机也可以按照这个例子的方法,容量和价格的选择比较平衡。如果笔记本只有1个盘槽,数据量大的话一般选择480G。有时候活动价格很好,所以不要选120G。分分钟就会爆炸。如果要同时升级内存条,多想想就好了,没必要在旧机上花太多钱。

使用总结:

清华紫光S100综合性能不算太好,但永远不会落伍。从综合价格来看,性价比非常突出。花点钱就可以改造一台旧电脑,作为升级盘再合适不过了。

在闪存芯片方面,我国的现状是高度依赖进口,行业价格也被美日韩等上游厂商所控制。在起步消费级存储业务初期,紫光就想走收购之路,曾出价230 1亿美元收购美光,一次性解决技术和专利问题。美国当然拒绝了。后来只能走与大厂合作的路线,一只手采购英特尔的晶圆固态硬盘上win7 激活,自己封装,尽快铺开市场,另一只手做起来。自主研发,好消息是研发取得了成果。紫光旗下长江存储已实现64层3D NAND研发。目标是跳过96层,直接发展128层技术,实现跨越式追赶。中国人真的需要自己的。闪存芯片已经准备就绪,有望早日实现量产,走进千家万户。

紫光存储(UNIC)240GB SSD固态硬盘S100系列SATA3.0接口2.5英寸3D TLC颗粒三年质保

¥259

本系统及软件只用于个人封装技术研究交流使用,不得用于商业用途,且本站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,请在试用后24小时内删除!

下载地址

激活工具排行榜

U盘装系统排行榜

更多>>

系统教程排行榜

更多>>

公众号